《城市之光》是一部記述南昌固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變遷史實的長篇報告文學。全書歷經大半年時間的創作編排,在各級組織重視和各界朋友支持下,終于正式出版發行。
這部書,由作家鄧濤、饒開東、宋娟聯袂創作。主體內容分為五個章節,運用敘事、抒情、思辨等表現手法,全方位、全過程展現出麥園垃圾填埋場“浴火重生”的生動實踐。第一、二章,通過新舊對比,讓讀者目睹麥園的前世今生,看到一個特殊的景區。這個景區的特別之處,就在于一個曾經廣受詬病的垃圾處理場,竟可以“城市生態后花園、循環經濟產業園、科普教育示范園、宜人宜居新家園”的嶄新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第三、四章,通過情景再現,客觀還原出一個垃圾資源循環再生產業園區如何被打造出來。第五章,以回望和展望的方式,用國際、國內先進經驗印證麥園所處的歷史方位、現實價值和未來走向。有業內人士說,這是一部值得留存的非虛構文本,具有時代性、真實性、可讀性和啟示性等鮮明的特征。
這是一個創造奇跡的時代。在崇尚英雄的南昌城里,一個垃圾處理場猶如一道迤邐的風景聳立在南昌城的西北,曾經的“污點”羽化為如今的“亮點”。這是一道亮麗的城市之光。這道光,彰顯的是:先后幾任省、市決策者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衛自然的“麥園決心”,一茬茬執行者從無到有推進綜合系統治理的“麥園模式”,新舊兩代一線麥園勞動者以超強的毅力變廢為寶、廢中生寶,實現固廢循環再生利用的“麥園傳奇”。這道光,讓“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再次成為不爭的事實,為解決“垃圾圍城”這個城市痼疾、世界難題摸索出一個比較成熟的“麥園樣板”。
透過這道光,人們可以感知到,麥園垃圾處理場的變遷是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眾多內鄰避項目中的典型案例,是南昌市委、市政府十年間辦成的一件功在當前、利在長遠的大事,攻克了長期以來想解決而一時難以解決的難題;還可感知到,麥園環境治理是一個實實在在且很鮮活的故事,英雄的麥園人直面困境,化危為機,找到城市垃圾的“新活法”,將曾經的城市黑肺打造成綠肺,從而開啟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更可感知到,在這可歌可泣的壯舉中,麥園垃圾處理場儼然佇立為南昌生態文明的敘事高地,使“麥園價值”成為城市生態史記的一個生動記錄,具有真實而可貴的史料價值。
為一座垃圾處理場著書,為一群奮勇拼搏的人立傳。南昌固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的誕生,展現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倫理,是南昌這座城市頑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為同類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的成功經驗。產業園的變遷歷程,也印證了人心世相的變遷,文本中呈現出的精神命題無疑是給當今社會的一則重要啟示。
一道光,就是前行的方向;有了光,就有了奮進的力量。
(饒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