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年我在外面簽名售書,一位同學排了很長的隊終于走到我跟前,對我說:“我就是想告訴你,我特別恨你。”當時我很納悶,心想我又不認識你,你為什么要恨我呢?后來才知道,原來他們老師特別喜歡把我的各種文章出到卷子里考學生,而且,他總結的主題思想跟老師的標準答案有出入。“我總覺得我的理解和你的原意更接近,可因此我被扣了很多分。我今天來就是想問問你,那篇文章你真實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畢淑敏
忍耐不符合心意的事情
每個從小學一路讀過來的孩子,對畢淑敏肯定都不陌生。因為她的作品不僅被收錄在各個版本的小學、中學教材里,還不斷出現在教輔材料、考試試卷中?梢哉f,讓我們又愛又“恨”,既難忘一篇篇美文帶來的心靈觸動和成長教化,更難忘曾經分析過的主題思想、段落大意、修辭手法和扣過的分數。
“我告訴那位同學:既然是課文,建議你聽從老師的標準答案,等你長大了再來找我,我告訴你我真實的意思。”畢淑敏老師解釋道,因為上學有上學的規則,不遵照規則可能沒有辦法畢業。
人的一生注定要忍耐許多自己覺得不符合心意的事情,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但是,同時要保持住個人的底線。對于許多學生面臨的考試中的標準答案,畢淑敏老師認為,一個有著堅定判斷的人,不會在乎這些小的困境,因為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夠學會在這些地方做適當彈性的處理。“你可以先按照標準答案來,不管畢淑敏是怎么想的。等上了大學,再去做符合心意的事情。”
應對考試的行為模式和方法更重要
一提到考試,就讓很多孩子頭疼,盼望著長大后不用再面對各種題目和答案。
“其實,考試是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的。小時候,考試比較簡單,可能就是一張卷子。但是,人一生中會遇到各種考驗,需要你調動所有知識和經驗的儲備,去積極處理,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考試。與卷子相比,題目和答案都更加未知。”畢淑敏老師強調,這是家長和學生應該從考試里面引申出來的領悟。
現在,很多家長重視的是考試的成績,而不是孩子應對考試的模式和方法。孩子成績好就特別夸贊,覺得一好百好;成績不好就另眼相看,這些都是不對的。其實,對孩子來說,能夠從容不迫地應對考試,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從中找出自己在哪些地方存在欠缺并加以彌補,比單純的分數要有用得多。
“應對考試的行為模式和方法,會烙印在孩子的潛意識里。在以后的人生中,當面對陌生的環境、突如其來的情況,這種儲備就會發揮作用。”因此,畢淑敏老師強調,我們應該把考試擴大為一種人生的狀態,而不是得過且過地應付差事。
不要把快樂理解得特別單純
現在很多人在談快樂教育,而且把“快樂”理解為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就由著他的性子去做,希望孩子在任何時候都是快樂的。但其實我們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一定有不快樂的部分。
“要成長就必須學會忍耐、堅持、百折不撓,在‘折’的時候肯定是不快樂的。但是,我希望這種不快樂是因為在成長的必然階段肯定會遇到的一些問題,而不是沒有道理的懲罰,不是讓孩子不知道自己錯在什么地方,覺得受到了暴力的對待。”
畢淑敏老師強調,我們得讓孩子知道,不快樂是人生的正,F象,要訓練孩子去接受這種狀態和培養應對它的本領。“我特別希望年輕人知道,人生一定有波瀾,肯定會碰到委屈,這些都是正常的。最關鍵的,是要學會如何處理,不要影響基本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要承認世界就是這個樣子,在自己可調節的范圍內去適應它,但不是順從;其次,有能力的時候,要遵從自己的理想。”
記者王亞楠
故事鏈接--
送給老師的話
我覺得老師應該非常小心,因為他們面對的是特別稚嫩而且正在成長中的心理,他們的言行具有示范的作用。老師的學問不一定需要特別高,“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有一桶水就夠了,不必一定要有十桶水”,但是,愛心、慈善、對學生無條件的尊重和愛惜,是所有老師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因為,如果老師的學問有失,他可以一年一年地去增長;如果老師的人格有失,造成的損失可能是無法彌補的。 ——畢淑敏
對此,畢淑敏老師給我們舉個一個她自己的親身經歷做例子:
“小時候我在合唱團,音樂老師說我唱歌走調,就讓我不要參加比賽。但是,由于隊形的比例,走一個女生需要相應地走一個男生,于是又把我叫回來了,但是要求我站在隊伍里不要出聲,只做一個口型就行。這件事情對我影響挺大的,雖然它發生在我十一二歲的時候,但是在我人生中至少有三四十年是完全不敢發言的。我覺得自己很丟人,認為自己在眾人面前出聲兒是一件很羞愧的事兒。
現在回想起來,我唱歌走調會影響到合唱團的效果,但是音樂老師又沒有辦法讓我走,于是就留我在那里假唱。當時,這對他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是有利的,但是他告訴我只能張嘴不要發出聲音,對一個少年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其實,對小孩子來說,唱歌唱得準還是不準,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他敢于唱,并把這當做一件快樂的事兒,所有小孩子都應該享受這種放聲歌唱的快樂。
后來當我自己有了能力的時候,才發現這位老師的話對我的成長產生了如此長遠的不好影響。在我沒有把這件事情調整好之前,我是做不到當眾講話的。比如,大家開會輪流發言,快到我的時候我肯定起身去衛生間了,雖然我也覺得這樣不好,但還是戰勝不了心里的恐懼。”
類似這樣的事情,肯定很多人都經歷過,而且對他的成長多少產生了影響。不過,有些人可能忘記了這個事情本身,但是小孩子十分敏感,這種體會會留存在他的潛意識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