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黎宏
(發表于江西日報2008年4月25日C3版)
巴山蒼蒼,寶水泱泱;崇仁古縣,贛東望邑。雩山之脈環繞邑之西南,河水北流匯注鄱湖贛江。巴山羅山,插云聳翠,層巒疊嶂;崇水宜水,蜿蜒流轉,涵碧流芳。秀麗山川,胚孕精華,物阜文明,人文鼎昌,典雅辭章,千載照光。
崇仁之望兮,在其山明水秀、形勝景美。名山鼎峙,逶迤綿亙,靈氣蓄泄,氳吐神奇。崇仁十二景,自然人文相益彰:紫元仙洞連華蓋,羅峰云屏倚天開,芙蓉秋霽葩彌絢,鄧林孤渚時隱見,獨塔晴空撐青霄,湯溪溫泉如鼎沸……華山寺、龍濟寺、觀音巖,佛事興隆香火旺;樂史墓、吳澄墓、康齋墓①,后人憑吊思先賢;虎毛山,神似小三峽,更兼懸棺、巖葬之奇觀。
崇仁之望兮,在其崇德尚仁、人文鼎盛。書院私塾,星羅棋布,重教興學,書聲不絕,正是“園林花信春風穩,庭戶書聲晝日長”。置縣以來,科名踵繼,進士二百,舉子半千,理學文章,光照汗青?犊臼繗W陽澈②,憂國傷時獻國策,伏闕上書請抗金;羅點③曾為皇子之教授,出使金邦保國儀,見識卓絕勤進諫;吏部侍郎李公甫④,明敏治事勤政務,才高學博善駢體,時為南方之“巨擘”;元詩四大家,首推數虞集,能文工詩負盛名;一代名臣吳道南⑤,通達治體輔政忙,政聲聞于朝與鄉。理學興盛之鄉,名儒賢哲輩出,佼佼者當數二吳:元代名儒有吳澄,致力圣學絕仕意,著述宏富傳奧義,折衷朱陸成一家,又為陸王中間橋;明代大儒吳與弼,身體力驗重踐行,安貧樂道寡欲心,講授理學為己任,名聲遠播學者眾,“崇仁學派”影響深,堪稱明清理學之發韌,《明儒學案》列第一。真可謂:循良接踵,名碩輩興,鴻儒巨卿,燦若繁星。
崇仁之望兮,在其地肥水足、物產豐富。禮陂煤炭,熱多煙少,溫暖萬家;更富鈾礦,新型能源,儲量第一。稻谷泛金、棉花如云,實屬贛東糧倉。白鷺果蔗,皮脆汁甜;河上西瓜,蜜飽多糖;石莊黃花,菜中佳肴。雞中珍品,崇仁麻雞,暢銷南北得美名,如今已成大產業。
崇仁之望兮,在其活力四射,興在今朝!盎盍Τ缛省逼鸷陥D,萬民創業促興旺。特色農業急擴張,工業強縣是重點。產業聚集成板塊,機電制造、輕工化工、紡織服裝、食品藥品四大產業齊發展,變壓器、互感器、減震器三大名產,器重天下。城市建設譜新篇,一河兩岸、三橋輝映,打造江南人家;迎賓大道、生態公園,喜迎八方笑臉。巴山沐新雨,古邑換新顏;田園如錦繡,千里開畫卷。贊曰:巴山不老寶水長,繼往開來更璀璨!
注釋:
、贅肥,北宋地理學家、文學家,著有《太平寰宇記》;吳澄,元代著名理學家,后世尊稱“草廬先生”;吳與弼,明代著名哲學家,系“崇仁學派”創始人,世稱“康齋先生”。
、跉W陽澈(1097-1127):崇仁馬鞍鄉人,靖康二年,他伏闕上書,請求抗金。宋高宗震怒,將他與太學生陳東一起斬首,年僅31歲。
、哿_點(1151-1195),宋代崇仁石莊鄉人,曾任皇太子宮小學教授、太子侍讀,官至端明殿學士,簽書樞院事,死后贈太保周國公。
、芾顒,字公甫,崇仁張坊鄉人,官至吏部侍郎,以寫駢體文著名。
、輩堑滥(1547-1620):明代崇仁縣石莊鄉人,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