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點擊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陽明“心”路第三步:“圣人處此,更有何道?”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嗎?
·000-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研究和鑒賞八大山人?
·讀書: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國人的讀書人生03
·書:中國人的魂,中國人的命——中國人的讀書人生02
·人生立志,要抓住三個關鍵點——傳承中國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處之03
名家賞析 更多>> 
--- 劉上洋 ---
·萬里長江第一灣
·劉上洋《老表之歌》研討會發言摘錄
·劉上洋長篇小說《老表之歌》研討會在京舉行
·難以攀登的美
·沒有一棵樹的城市
--- 彭春蘭 ---
·文學女人的情愫
·相逢何必曾相識
·楓葉情
·爸爸的吻
·媽媽的愛
--- 劉 華 ---
·我省著名作家劉華新書《一杯飲盡千年》出版發行
·酒中墨 杯中詩——讀劉華先生《一杯飲盡千年》有感
·飲盡千年的孤獨
·數點梅花天地心(序)
·去為那些光耀千古的名字掃墓吧
--- 朱法元 ---
·糾結的畸情
·南非遐思
·寶島情思
·啊,馬塞馬拉
·企鵝歸巢
  您當前的位置 : 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  江西散文網  >  魯院日記  >  周沖
 
解放月·食事
江西散文網    2011-06-29 14:39

  早上經過那叢木槿的時候,男生們正在樹下閑聊,看到我,停了陣,笑著打招呼。范老師說:“是不是又沒有吃飯?”

  這是他與我說得最多的話。嚴格算來,這一個月內,他與我說的話總共不超過十句,如此內容的,就占了一大半!俺粤?”“沒吃?”“你怎么不吃飯?”“啊,他們都說你老是不吃飯!”……

  記得有一次是黃昏,谷粒色的光線鋪滿院子,樹蔭沉甸。我和同學散步回來,看見他和幾個人在銀杏樹下站著,背著手,斜著長腿,倚著一堵墻的影子。見到我,又問:“你今天吃飯了沒?”

  我說吃了。

  他不大相信,直至我反復確認,才贊許似地,說難得!

  我一直知道,于魯院的這一個月里,必將有許多細節留下來,貯備于心,供應我日后的書寫和回憶。比方這初夏的黃昏,比方這些恃才放曠性情鮮明的同學,比方這小耳朵般的綠葉子,比方這些溫暖的問詢。

  此時,月亮即將來接班,太陽開始收拾最后的光線,準備回歸西山。蟬已經靜下來了。一只貓在槐枝上流竄,瞬間消失在綠光之中。有同學在一樓大廳打乒乓球,說笑著,喜笑顏開地,氣氛非常好,以至于那小白球都染了幾分喜氣,像個抖著肩不停地笑的孩子。大廳東西兩面墻上,坐著八枚人物浮雕,黑著臉,揪著眉,進行著他們亙古的深沉的思索。作為一種被具化的精神,他們是不需要吃飯的,他們已脫離原欲,成為文明本身,鐫刻于人類歷史的時空之內。

  又有人問:“今天吃飯了吧?”仿佛我給予大家的最大印象,只是一個集體進食缺席者。我笑著回答,并道了謝。然后穿過樓梯和走廊,回到418,躺著,躺在那干爽的棉布床單上,躺在音樂里,躺在云狀的日子中央,細細地品嘗這時光的回甜,像飲過一盞烏龍茶一樣。

  我不知道對于其他同學而言,魯院之行有多少意義。我只知道,之于我,它的意義已經無法被語言所描摹,只有淚水,方能以鹽分飽滿的筆劃,書寫出那些愛和憂傷。

  此刻,我已經回到了我的小城,復制著日子,糾結于瑣碎日常。每當回想起十里堡南里27號的那座院落,以及其中的人與事,就會哽住——在深愛的人與事面前,我真是一點出息也沒有。

  誠然,對于世故的人來說,這似乎有些矯情。但他們不知道,對于一個從狹隘、閉塞、守舊之地來的人而言,魯院給予的意義,遠比我所說的更為重大。

  我曾在微博上寫:在這個夏天,我是人間最富有的女王。我擁有三十顆金色珍珠一般的溫潤豐滿的日子,擁有一堆玉石般純粹的或濃烈或淺淡的情感,和一地鉆石般的細節——飲食沐浴,就寢更衣,讀詩品茗,縱酒歡歌,抑或者調情戀愛,每一個過程都有光芒,都璀璨多姿。

  是的,在五月之前,我一貧如洗,沒有婚姻,沒有房子,沒有一盞會包容我的燈。我提著自己的身體,來來去去,和小城對敵,和世俗對敵,和自己對敵。終日郁郁著,總是無來由地哭,在辦公室里,在路上,在水邊……有時候只是望著武寧那塊鉛灰色的天空,就能升起比這座城市還要大的絕望。

  今年春天剛來的時候,母親曾經給我卜過卦爻。說我本年度紅星照頂,有貴人相助,諸事均可順達。沒想到是真的。五月時接到來魯院的通知書,興奮得不知所以。夢里看見自己踩著熱氣球升空,住在云之上,住在光中央,都市、山巒、河流與田野都變得很小很小。在那里,我穿著白色的長裙。我沒有食欲。

  我偶爾讀一本金皮的天書,讀累了,就扯一塊藍天當被褥,短暫地休息一會兒。

  我明白,我夢中所見的,是被我虛化和神化了的魯院之旅。但足以折射出,我內心的敬重和珍惜。來之前,一直對自己說:周沖,多笑一點,多和人說說話,認真聽課,健康生活。一切都爭取做好一些,不要讓大家失望。

  所以,當范老師對我說出又一番關于吃飯的話時,我難過了好一陣子。

  六月的第一天,《十月》、《中國作家》、《青年文學》和《詩刊》幾個主編來了魯院,和學員們進行文學研討。到研討會的尾聲,范老師鼓勵我站起來發言,我不爭氣,頑固地釘在椅子上,一動也不動。最后到底沒有發。他氣急敗壞,說:“老不吃飯,還不發言!”仿佛吃飯和發言是學習生涯中最為重要的兩件事,都不干的話,魯院之行就沒有意義了!這當然是他的無心之辭,但仍然弄得我十分懊惱。

  若是發言和吃飯一樣簡單多好!揀、挾、遞、嚼、吞咽,只需要下意識,無需頭腦和心臟的參與?伤皇悄敲春唵蔚氖聝。

  我當然希望自己能舌綻蓮花,語驚四座,但根基淺薄,底子虛弱,所謂的思想,無非常識,無甚值得大書特書之處。偶爾的閃念,又沒有被我強化和系統化。這樣的發言,還是不發的好!并且,我更希望的是,由作品來替代自己發出聲音。

  我沒有和范老師說這些,無甚必要,這樣的辨解,只需留在五臟六腑間進行。然而,想到他話里所裹挾的失望,還是有些不開心。

  偏偏后來王彥山又羞辱了我一頓。研討結束后,寧肯他們被邀請著留了下來,和幾個師生一起共進晚餐。他來喚我一起去。我說不去,人微言輕,什么話也不會說,晾在那里,自己都要嫌棄。

  他也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說:“我發現你自大自私自戀自負,就是不自信!”然后揚長而去。我當時被他的話噎住,什么也沒說。后來回過神,才涌出一句話——“你就到酒桌上自信去吧!”可等到再見到他時,這句話早已經被我的胃腸消化干凈了。

  結業后,我曾認真地數過我飯卡里劃的勾,不到總餐數的三分之一!棒斣旱氖程锰澊懔?!”王彥山又跑來調侃。這家伙簡直像一個打不死的幽魂。

  食堂里的飯菜當然是潔凈可口的;我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我毫不避諱自己對美食的喜好。曾給自己打過八個字的標簽:好食好色好逸惡勞。是的,我喜歡食物直接、真實、燎烈的安慰,喜歡進食所帶來的滿足。

  但潛意識中還是渴望自己和人群有距離,希望是疏離淺淡的,希望是沒有強烈的存在感的,這倒也并非是為了作一種絕世姿態,而是避免被細致入微地琢磨——我沒有那樣的底氣。

  就像美國電影《隱形人》中表現的那種逃遁感。他行走于世,他參與紅塵,他閱人無數,他可以享用人間的一切資源,但是留不下絲毫痕跡——我渴望看見世界的毛皮骨骼,但世界看不到我的形體。

  所以,有時會選在用餐將盡時前去。那時人去室空,不必就著人聲下飯。偶爾會遇見楊帆。她也是吃飯極晚的人,靜靜地坐在食堂一角,就著托盤里的飯菜嚼咽著,極輕,極慢,極靜,那么細致,以至于我都不知道如何吃了。

  食堂里供應的食物種類不多,六七色菜肴,加上幾色主食,兩排酸奶,一罐例湯。例湯是放了芡粉的,濃稠得很,南方很少見。有時候飄著蛋花,有時候游著幾片青菜,煮得寡淡,鹽放得極少。我極喜歡吃那里的豆沙包,鵝蛋大小的橢圓的一個,咬開,里面便溢出豆沙來,熱乎乎地,在唇齒間纏綿,舌尖便長出了一個春天。

  有一回因為趕著去798,來不及吃飯了,跑到食堂,央求拿兩個饅頭。打飯的小姑娘滿口應允著,然后忙不迭地幫我找方便袋,一邊裝,一邊詢問著夠不夠,打好包,遞過來。一并遞來的,是兩朵笑。

  食堂工作人員是在學員們吃完飯后再吃飯的,我遇見過幾次,他們穿著整潔的白大褂,陸續從廚房走出來,各自拿一飯盒,盛了飯,在長條桌的兩邊,捉對坐著,埋頭吃飯,一點聲音也沒有。

  有一個姓姜的師傅,四十多歲年紀,圓臉蛋,喜氣洋洋地,纏著每個學員合影。偏又愛在鏡頭前搞怪。我看過幾張他的相片,有和男生像領導人會晤似地握手的、夸張地擁抱的、斗架的,甚至還有親嘴的,很是叫人捧腹。相片照出來后,他打了幾次電話給我,讓我把相片拷給他。拿到后,他立馬興沖沖地騎著他的小毛驢兒,去北里找影樓洗相片。

  合影之后,他與大家熟了,會和大家在大廳上殺上兩盤球,球打得不咋樣,但玩笑開得很勤,很歡,有水平。也記得我,見著時,會停下腳步,嘖嘖嘖嘆著:“這丫頭真是越長越漂亮!”

  班里的男生大都有好酒量,比如顏溶和牧斯,他們在食堂放了一箱白酒(好像是二鍋頭吧),有興致的時候,便開一瓶,就著托盤里的菜,推杯換盞。徐福梅有時候也加入,并不忸怩,也不計較多少,和男生一樣倒上一碗,一起均光了瓶中酒。

  這是真正的飲者,不在乎場地,不在乎器皿,甚至不在乎人。只為飲而飲,極其感性,也極其性感。我美麗的女友曾經放過豪言:“想和我上床?先干了四杯白酒!”她熱愛飲酒者的豪氣,認為男人仰脖之際,最為銷魂。

  他們坐在喧嘩中央,默默吞飲。整個過程是安靜的,話都被酒勸下去了——這么多年了,我們之間,已經無需以語言來確認情誼——現在細想起來,那個場景里,溢滿孤獨之味。正如那句詩:“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那么隨性,那么悲傷,那么欲語還休——千古興亡,百年悲歡,都不在了。只有一個浸在酒中的名字。

  這種飲者于我是新奇的。從前筵席上見的人,生怕流落在話語圈之外,著急地要發出聲音。那種酒席,是頂無趣的。到處都是浮夸,都是欲望,都是權利、金錢和情色饑渴者不停開翕的濕嘴唇。

  端午節的前一天,班里聚餐。在八方一家酒店,出了院門往南走,經過一條流著綠水的河,不過五十米,就到了。我們走在向晚的陽光里,走在十里堡嘈雜的聲色中,女生們衣裙鮮艷,妝容精致。此時的夏天正氣勢洶洶,行道樹盛開著豐滿的綠意,月季怒放。大叢大叢的紅。

  那天晚上吃了什么已經忘記了,只記得那些歌,那些笑,那些詩章,和那些話語。仿佛是魯院的傳統,饗宴之間,必有歡歌。我們吃著吃著,就放下了杯筷,站起來了。有人拜天地,有人唱情歌,有人吟誦詩詞。

  印象最深的是楊怡,她有著一種直抵人心的天真,站起來擁抱每個人,并贈送一句悄悄話。首先擁抱班長,說:“班長,你和班母真的很配!”這悄悄話一點也不悄悄,所有人都聽到了,繼而哄堂大笑。她對我說:“你真的很漂亮,但美女都比較難交朋友!

  那天晚上,王彥山喝了三杯白酒,趁著酒意,一路直著嗓子喊:“來呀來個酒呀,不醉不罷休,東邊我的美人啊,西邊黃河流!”仿佛仍持酒杯于手,攬美人于側,聚八方英雄于前,豪氣柔情,全被喚起來了。從酒店出來,一直唱到宿舍,完全歇不住。以至于次日魯院流傳,王彥山發了瘋。

  他后來又跑到我們四樓,在電源盒那里,把女生房間的電源全部關閉,大家一頭霧水地打開門,嘟嚷著:“怎么沒電了?”他從走廊另一端跳出來,又高聲地唱:“東邊我的美人啊,西邊黃河流!”

  偶爾也有朋友來,夜里坐在旁邊的驢肉火燒店門口,支一張桌子,烤幾串羊肉,點幾碟小菜,開始喝啤酒和唱歌。和他們的好酒量一樣,他們的歌喉也好得令人驚嘆。比方顏溶,比方雁飛。他們被酒和夜色鼓勵著,說出隱幽的話,然后引吭高歌。我們唱《映山紅》,唱《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雁飛依然唱那曲嵌有“藍天”“白云”字眼的歌曲,唱得纏綿低回,柔情百結。當我們站在第五首歌的尾聲上,夜已經深了。有治安的警察走來:“旁邊的住戶有意見,大家聲音小一點吧!”

  再后來,九十頓飯被我們一頓一頓地,都吃沒了。日子一轉眼,就到了終點。我們像饑餓的獸一樣,囫圇地、飛快地吞咽著這些美味的時光,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嘗,日子就已經消失不見。

  我們迎來了最后的晚餐。那天是6月16號,天是悶熱的。上午是結業典禮,下午沒有課。整個院子靜謐無聲。每個人都變得沉重起來,挾著一腔不知從哪里來的水,慢騰騰地,走在魯院的瘦竹豐柳下。有人唱著歌:“再不相愛就晚了,我們回到美麗溫柔的南方……我用一生去歌唱,只要有你在身旁……”

  我站在窗口發呆,看見灰白的鴿子從天際飛起,盤旋著,復又消失不見;我看見不遠的窗欄上曬著花被單,花被單后藏著一張不再年輕的臉;我看見窗下的生有青苔的水門汀上,一兩片熱水壺內膽的碎片在閃著光——有一回,午后悶熱,我開了房門,過堂風經過我的窗,置于窗臺的熱水壺隨著風離開,墜落在一樓的地面。我就那么站著,不敢移動,以為靜一點,慢一點,時光就不會走得那么快。

  有女生特地去逛商場,挑選衣裙,想在最后的夜宴里,盛開絕麗姿容,款待那些悲傷的食客。也有人開始打點行裝,明天一早,他就會離開,那么急切,怕被痛苦咬噬一般。

  五點,鈴聲響了,大巴在校門口等著,我們上車坐好,穿過十里堡街,穿過北京的黃昏,穿過聲色犬馬,穿過綠女紅男,穿過我們朦朧的視野和心事,赴一場繁華的餞別宴。

  我一直以為,會有什么樣的意想不到的情節,發生在這最后的節點上。但是除了食飲和歌唱,并沒有其他。除了那中途忽然到來的插曲。

  小推車托著雙層大蛋糕,緩緩步入會場——這是為澆潔和洪忠佩的生日而秘密準備的禮物——知情者瞞過了所有人。我們都沒有想到,他們平靜的言行之后,竟藏有美麗的機關。他們緘口不言,暗暗籌劃甜蜜的情節,留待最后的晚宴,留待學員們他年他月的回憶,留待每個人的淚水。

  蠟燭點起來了,我們開始唱生日快樂歌。許多人開始相擁而哭。我忽然發現,我的身體變成了海,它涌出那么多的咸的水,那么多,此起彼伏地,從我的眼睛里溢出來。我躲在一根柱子之后,背著眾人,偷偷地擦拭自己。再然后,我們的晚會開始了,我和何闖站到臺上去主持。我不得不按捺住自己,不允許感傷的情緒再泛濫。笑著鬧著,一邊調侃,一邊唱歌。因為某個人對一首歌的偏愛,我唱了《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滿桌珍饈,已經沒有人吃了。大家各懷心事,沉沉地,坐在那里;ハ嗟乐渲,說著祝福,交換著聯系方式,邀請對方來自己的城。此去經年,后會無期。此時此刻,才覺得自己是多么孱弱,連道別都力不從心。

  白院長說:“魯院絕對能許諾大家,不管什么時候,如果你們來北京,來魯院,都能讓你住在原來住過的房間!边@番話又引起一片掌聲和哭聲。是啊,或許多年以后,我們仍可以重新住進當年的屋子,然而,院子仍在,食堂仍在,房間仍在,黃木書桌和泥紅色的窗簾仍在……但我親愛的同學們,都已經不在了。

  出來的時候,天色已晚了。路燈把黃朦朦的光扣下來,風來風往,聲色闌珊。我的同學都走在前面,拖曳著傾斜的長影子,像拖著黑色的行李箱,匆匆地,回歸之前的格局。他們的身體那么單薄,仿佛只有一副骨骼,在行走,在移動,衣衫掛在他們的身體上,被風吹得飄飄忽忽。

  我知道,這是最后的夜晚了。于是取出手機,錄下這一段光影。然而,當我重新來看這段視頻,卻無法分辨任何一張臉,哪怕是最熟悉的那一兩個。我只看見一種模糊的寓示和象征。比如南回雁,結束了一段遷徙之旅,帶著回憶,漸漸飛離了北方。他們的未來我是無法看見的,我所看見的,只是2011年的那個夏天,他們留下的魯院故事。

  東邊的夜空,正貼著一片黃月亮。靜怯怯地,藏在北京厚重的云層里。暈開了的陳年淚漬一樣。遙遠而憂傷。我說:“看,月亮!”有人說:“是啊,月圓了,我們回家吧!”

編輯:駱寒蕾
來源:江西散文網
    相關新聞:
我來說兩句:
[ 網友留言只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大江網立場 ] 昵稱:     
    請理性評論、文明發言,勿發布違法和損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們將不予發表或刪除可能引發法律糾紛和損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少妇黑人粗硬中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99精品一区电影|国产在线一二三|在线播放91灌醉迷J高跟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