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趙本山的二人轉,已成“二人秀”。
這不是趙本山的錯。其實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收集整理過程中,二人轉就已經被改造(脫胎換骨),成為了自詡的所謂的民間藝術。
如此被抽空的比比皆是:比如民族唱法,比如原生態唱法等等,都是經過加工、提高、改造的(已經脫離了自然狀態下的傳承)。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評論家傅瑾從民間藝術的“根”切入,講授了《傳統藝術的現代表達》。傅瑾老師表示,傳統藝術是老百姓自己的藝術,在“文化多元化”的二十一世紀,更要正視、珍惜自己的傳統文化。
我剛想透過外殼對傳統文化有所思考,傳統的節日就要臨門了。
端午前夕,去郭沫若故居聆聽了《中國作家》雜志社、郭沫若紀念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華之聲共同舉辦的“2011端午詩會”。在四合院內,在海棠與白皮松下,在鋼琴的伴奏中,綿延的詩意在生長。
在魯院安排的刊物主編見面會上,《中國作家》、《詩刊》、《青年文學》、《十月》的主編或主編,與“魯江”的學員進行了座談交流。
與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宋曉梧老師講授《當前國家經濟形勢下的收入分配問題》時的憂慮一樣,我對當下的收入分配問題只能是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