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在協會做具體文學工作的人來說,參加今天的首發式,我感到非常的振奮。因為這套書,凝聚著幾代江西作家的心血,F在,它以超乎我們想象的嚴謹、精美和厚重,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既是對江西文學記憶精心、妥帖的梳理、呈現,也是以一種自尊、自信和超越的雄心,展示出江西幾代作家隊伍形象。
如果沒有高起點、大手筆的切入,沒有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對江西文學60年的回望和珍藏,會是怎樣的,是難以想象的,F在,我們有足夠的欣喜和驕傲,來面對這華麗的呈現。作為珍藏中國經驗和文學記憶60年的巨制,這套書是江西目前看到的最厚重、最漂亮的一套。
生活是一切文學創造的源泉。江西幾代作家,以文學的方式,記錄下時代的風云,生活的波瀾,他們共同的努力一再地證明著這樣一個真理,就是文學始終和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生活在繼續,來自生活的文學之光就始終不熄。有人曾擔心文學的前途,對寫作抱有疑慮,我想作家史鐵生最近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說的好:“有誰把人間的疑難全部看清,并一一處置停當了嗎?真若這樣,寫作就真是多余了;若非如此,寫作又這么會枯竭呢?”
幾代江西作家共同打造的這枝繁葉茂的文學之林,去粗取精,采擷其中最甜美、最紅艷的果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這套書,凝聚著編者的心血和汗水,足夠贏得人們的敬意和尊重。
面對這樣一個輝煌的文學傳統,對于我們年輕的作家,對于今天在協會做服務工作的人來說,既會是一種自豪,也會是種壓力。生活之流總是不斷地變幻,在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也在變,在時代進發出的巨大的活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困惑和焦慮。文學如何反映這個時代人們的內心變化和精神世界,是我們新一代作家面臨的難題。在生活的大海面前,我們作家的認識到底有多少?
因此,如何在這個輝煌的起點上,為江西文學大廈續寫光榮,就成為了我們的責任和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