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點擊  
·南昌之美美在水——人文地理南昌系列01
·陽明“心”路第三步:“圣人處此,更有何道?”
·104、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嗎?
·000-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研究和鑒賞八大山人?
·讀書: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之道——中國人的讀書人生03
·書:中國人的魂,中國人的命——中國人的讀書人生02
·人生立志,要抓住三個關鍵點——傳承中國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處之03
名家賞析 更多>> 
--- 劉上洋 ---
·萬里長江第一灣
·劉上洋《老表之歌》研討會發言摘錄
·劉上洋長篇小說《老表之歌》研討會在京舉行
·難以攀登的美
·沒有一棵樹的城市
--- 彭春蘭 ---
·文學女人的情愫
·相逢何必曾相識
·楓葉情
·爸爸的吻
·媽媽的愛
--- 劉 華 ---
·我省著名作家劉華新書《一杯飲盡千年》出版發行
·酒中墨 杯中詩——讀劉華先生《一杯飲盡千年》有感
·飲盡千年的孤獨
·數點梅花天地心(序)
·去為那些光耀千古的名字掃墓吧
--- 朱法元 ---
·糾結的畸情
·南非遐思
·寶島情思
·啊,馬塞馬拉
·企鵝歸巢
  您當前的位置 : 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  江西散文網  >  名家訪談
 
率性席慕蓉:我是插枝存活的人
江西散文網    2009-06-26 17:58



  >>新書

  替蒙古族人尋找原鄉




  席慕蓉是蒙古族人,全名為穆倫·席連勃,意為浩蕩大江河,祖籍在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46歲前從未踏入內蒙古一步。她說,她從小心里就有這個夢,就對這塊土地親。1989年她46歲時第一次踏上魂牽夢繞的內蒙古高原。如今20年間,她已經算不清回來了多少次。席慕蓉將在這20年間寫下的文章結集成了這兩部散文作品,“如果說《追尋夢土》是為了化解我的鄉愁,那么《蒙文課》就是我逐步認識內蒙古這片土地的過程,它是我還沒有完成的課程!

  席慕蓉表示,盡管這兩部作品署名為“席慕蓉”,但所呈現的并不是她個人的大半生,而是許多人的故事!霸瓉硪詾檫@只是我個人的尋求,但后來我發現,這其實也是許許多多遠在天涯海角的蒙古族人對故鄉美好的尋求,只不過是我替他們說了而已!

  >>原鄉

  為草地越來越少擔憂


  之所以稱內蒙古為原鄉而不是故鄉,席慕蓉解釋說:“原鄉應該理解為血脈里的家鄉。故鄉是你在那里生的,在那里成長的。我卻沒有,我到現在沒有一個故鄉,可是我有很多家鄉,比如香港是我童年的家鄉,北京是我青春的家鄉,臺灣是我成長的家鄉!

  席慕蓉說內心總是有一種混亂、慌亂,有一種不安定的感覺!昂髞砦也胖,這是因為我沒有生長在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上,我是插枝存活的人,你懂我的意思吧?我沒有故鄉,我是插枝存活的,F在無論是寫作還是行走,我都是在試圖找到自己的位置!痹谙饺乜磥,沒有原鄉的她,老覺得自己做什么事都可能做得不對,很在意別人的態度,時刻擔心會傷害別人,“不知道哪個心理學家能幫我分析一下!



  盡管深愛著內蒙古,但席慕蓉卻無法在那里長時間生活:“就是怕冷,特別是冬天的夜晚,零下二三十度,讓我這個常年生活在溫暖的臺灣島上的人想到就怕。說起來,這頗有點葉公好龍!

  >>創作

  致信虛擬蒙古族男孩


  有讀者認為,席慕蓉這些年往來于臺灣與內蒙古,或許是在為自己的創作尋找靈感與素材。對此,席慕蓉給予否認:“我的創作素材根本不需要尋找,現在腦子中想的東西我都來不及寫。我寫的時候沒有想到我在創作。譬如我從前寫詩,我也不覺得我是在創作。對我來說,我就是心里有一個渴望,要把這個東西給找出來并寫下來!

  在席慕蓉看來,散文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想法,是主動的;詩是需要靈感的,全靠它自己找上門。眼下,她正在給一個虛擬的蒙古族男孩海日汗寫信,“我已寫到第五封了,發表了四封。我假定這個男孩子住在內蒙古,我寫信給他,跟他說我心里的感受。這樣的話,我心里就有特定的對象了。我希望寫到二十幾封后結集出版!毕饺卣J為,這些年她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創作力,皆是因為她內心潛藏著年少情懷,“這種情懷充滿了求知欲,對生命有著無限的熱情!

  >>詩歌

  給自己和丈夫寫情詩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席慕蓉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情詩。席慕蓉坦言,這些詩歌表達的是她心里的感覺,讀者都是她自己,“是我寫給我自己的。這就是文學上的一種創作手法,它們都是我的生命現場,或是我自己的感受,或是我聽到、讀到的。當然我也會給我的丈夫寫情詩。我有一首詩是寫給一個叫HB的男人,其中有類似‘擁我入懷’這樣的句子。一位讀者就質問我‘你都結婚了,怎么可以這樣寫啊’,我說那是我寫給我丈夫海北的啊,HB是海北的縮寫。讀者這才松一口氣!

  上世紀80年代,席慕蓉的情詩傳入大陸后,文學青年爭相傳抄、誦讀。對于自己眼下在詩壇的影響,以及今日詩歌日漸邊緣化的情勢,席慕蓉絲毫沒有感到失落:“詩歌從來不是那么熱鬧,詩歌已經存在幾千年了,所以不用擔心。我寫詩也不是因為它蓬勃,總有人在讀詩、寫詩,幾千年都沒變。我想,曼德拉山的巖畫應該是最古老的詩篇。泰戈爾有句話說:‘你是誰?一百年后讀我詩篇的人!胰タ绰吕降膸r畫,我覺得,好像這巖畫剛刻完我就來了。它們到現在還那么層次清楚,線條分明。我好像也聽到:‘你是誰?一萬年后讀我詩篇的人!蚁嘈,一萬年以后還有人類的話,還是會有人寫詩。我根本不在乎,詩歌是蓬勃還是式微。這只是社會上某一種短暫的差別。同時,我也不認為這與我們寫詩的人有什么關系!

  >>同行

  最欣賞鮑爾吉·原野


  談起大陸作家及他們的作品,席慕蓉表示,她很少關注大陸作家的作品,“但我比較喜歡讀舒婷的詩,因為我跟舒婷認識,喜歡她的作品。除此還喜歡冰心的作品,我也讀嚴歌苓的小說,我覺得她的很多小說故事講得很好!

  席慕蓉說,她最喜歡的大陸作家是內蒙古作家鮑爾吉·原野,“他的散文棒極了。我的一個朋友評價說,我的散文是把內蒙古介紹給別人,原野的散文則是牽著你的手進到草原,走進蒙古族人的家里去了解他們。我同意她的說法,她說得真精辟!

  談到臺灣的朋友,席慕蓉稱自己與馬森、林懷民等交往甚好,與瓊瑤沒有往來,但與瓊瑤的丈夫平鑫濤相熟。

  ■記者手記

  率性慕蓉

  落葉歸根。66歲的慕蓉大媽早在1989年就開始了自己的回鄉之路。為了這一掬辛酸的鄉愁,慕蓉大媽在內蒙古高原一轉就是二十年。

  在任何一個曾手抄過慕蓉大媽詩歌的讀者心中,年輕的慕蓉一定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弱女子,才情自然不在話下。然而想象在歲月中褪色,歲月步步催人老。當這位頭發灰白,身材臃腫,腳步有些老態的長者出現在眼前時,人們竟一時難以將她和那個曾經寫了《七里香》《一棵開花的樹》《我的家在高原上》《河流之歌》等多首優美情詩的女詩人聯系起來。但她的確就是席慕蓉。

  在后來的采訪過程中,席慕蓉距離我想象中柔和、溫婉的既定形象越來越遠。見記者們光聽她講話,卻不動手記筆記,她就感到委屈,直言不諱地質問記者們為什么不做筆記,但當聽說現在大家都用錄音筆記筆記時,連忙向大家道歉;當她談起自己的原鄉,談到自己的父親母親,情到深處潸然淚下,幾度哽咽;當她談到內蒙古高原遭遇環保危機時則言語尖銳,面帶憂戚。

  這是個直爽而率性的老人。正如她說,盡管生活在臺灣,但她的血管里奔涌著蒙古族人的血液,無論過去還是將來。據說慕蓉大媽接下來要去阿拉善,去往原鄉的路越來越長,在不絕如縷的鄉愁纏繞里,慕蓉大媽最終將走向哪里? (記者卜昌偉)
編輯:駱寒蕾
來源:人民網-《京華時報》
    相關新聞:
我來說兩句:
[ 網友留言只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大江網立場 ] 昵稱:     
    請理性評論、文明發言,勿發布違法和損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們將不予發表或刪除可能引發法律糾紛和損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少妇黑人粗硬中出视频在线观看|国产99精品一区电影|国产在线一二三|在线播放91灌醉迷J高跟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