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全恩
臨川踞贛之東部,洪州近鄰,處星空之分野兮,屬牛斗之墟。地勢由南而北,趨鄱湖而傾斜。汝水縱貫,山川融結,控閩粵之沖要;兩水繞郭,五峰鎮城,酌諸府之“樂區”。
斯地者,兆基上世,奧壤名區。出土繩紋陶片石鏃斧,先人生息兮添佐證。夏禹時,地屬揚州域,春秋戰國吳、越、楚,秦漢九江、豫章郡。永元八年置臨汝,孫吳太平初,臨川設郡治。贛東中心兮星拱斗,人文厚重兮古臨川。靈谷盱江兩秀憑,十景詩山緬謝客①。孝義遺跡傳千秋,臨池臥冰晉王祥。金山拔地浮碧寺,妙覺幽邃近水邊。青蓮峰麓日月泉,冽芬兼擅七中論②。晏、王詩題金柅園,裴君作臺擬峴山。煙波江上宋石橋,豐姿依舊要津間。靈芝山旁文昌里,香南峰側玉茗堂。玉隆別境第一宮,圣若教堂位前三。君不見,客家遷徙糅方言,臨川音系③語化石。
斯地者,山明水秀,地大人庶。北接江湖之脈,南沖嶺嶠之支,上無童山兮,下無濁水!陡尽吩疲“環郡數百里,有田可耕,有井可鑿,有山可采,有水可漁”。果隋嬴蛤,不待賈而足,地勢饒食,無饑饉之禍患;川澤衍沃,翳野而農桑,永嘉東遷,衣冠多所萃止。白滸瓷窯起隋唐,釉質光潔遠俏銷。茶棧醬園釀酒坊,綢莊米行漸成形。民重實際,精明縝密,賈貨駢肩,豪華接袂。“翠幕管弦三市晚,畫堂煙雨五峰秋”,此乃臨川自古之繁華。
斯地者,文獻之邦,才子之鄉。崇禮尚文重教,儒生自強不息,耕讀傳家兮,冠冕一路。右軍墨池撫河濱,俊逸一千七百年?禈穼殤g《涅槃》,紅泉碧澗留絕唱。仙壇楷書翰墨魂,文昌溯本追顏魯。利民均水戴叔倫,似把異鄉當故鄉。放翁山陰道上來,淳熙濟困勇彌災。延巳、庭堅、范成大,朱熹、孝祥、劉克莊,卓吾、霞客、蔣士銓……官宦升遷貶謫,騷客游覽戀居,名士難勝數。更有列宿鄉賢,古韻悠長留遺風。宋時神童晏同叔,一代賢相兼詞宗。曾鞏明道文俊杰,興魯書院駐勝跡。熙寧變法“三不足”④,獨守千秋兮王荊公。小山詞令殊之右,婉妙清新若天成。“月落庵前夢未回”,饒節詩僧第一人。懸壺濟世陳良甫,《大全良方》婦錦篇。彪炳《四夢》驚寰宇,文同日月兮湯若士。陳羅章艾四才子,妙聯巧對傳口碑。奉國罄心李穆堂⑤,妻孥銅飾廉副實。近代學人李梅庵⑥,教壇一幟高徒眾。乃至于現代,傅烈、大慶、李井泉,一生執著只求真。毓泰、丁渝、鄧從豪,理化學界探高深。國恩、滌非、盛中國,文壇藝苑綻新花?唇袢,唐宋文章存余韻,地方戲曲孕新篇。屬年高考均報捷,臨川才子遍天下。
形勝冠江右,才氣名九州,雄風吾輩重振,驚鴻三十載。進入新世紀,不辱新使命,樹立科學發展觀,抓住戰略機遇期。打造文化生態城,創建文明后花園,和諧興邦巧營運,教育立區鑄輝煌。區府上頓渡,儼然一學城,牛雜藕絲諸名菜,迎接五湖四海賓。凝聚社會力量,調整農業結構,發揮特色優勢,建設新農村。中心城區,宏偉規劃,橡膠壩7,勢空前,鳳崗河畔,窮眄高廈盡芳妍。二十里撫河增輝,三千畝夢湖凝碧,四十項民生工程,“十一五”全面鋪開。滬瑞、銀福高速網,向莆開啟新希冀。對接長珠閩,融入“海西”區。便捷交通絕蔽壅,如虎添翅展鵬程。
注釋:
、僦x客:謝靈運,人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南朝宋詩人,任臨川內史期間,曾開辟靈谷峰十景。
、谄咧姓摚核翁K軾稱贊臨川日月泉:“天下溫泉有七,汝水其一也。”
、叟R川音系:有關學者稱,臨川音系“可以作為民族遷徙和發展歷史的活化石來研究”。
、“三不足”: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反對因循保守,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主張,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堇钅绿茫豪罴,清康、雍、乾三朝元老,遭誣陷入獄,刑部抄他家時,發現其妻室的發簪都是銅的。
、蘩蠲封郑豪钊鹎,出生于清末,詩、書、畫皆精,張大千、胡小石等均為其學生。
、呦鹉z壩:橫跨撫河的一項景觀工程。